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有哪些您知道吗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点击数 155  更新时间:2018/12/10 19:22:08  文章录入:糖友吧汤

据调查显示,有70%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长期而规范的治疗,有许多患者在得了糖尿病许多年之后,仍然不知怎样检查和正确处理疾病,导致部分患者产生了严重后果。以下这些误区,是比较常见而且危害很大的,糖友一定要避免。

误区一:重空腹血糖,轻餐后血糖

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影响。研究表明,糖尿病患者如只控制空腹血糖,而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,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。

因此,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,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,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糖。而不能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,也不能片面地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行了。

误区二:重血糖,轻糖化血红蛋白

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,它是一个点的概念,而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~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,是一个评价长期血糖的指标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接近正常值,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越明显。

所以,即时血糖要测,看您当下血糖的情况,糖化血红蛋白也要测,因为即时血糖反应不了长期的血糖情况,两者要结合起来,都要测。

误区三:忽视其他必要检查

糖尿病长期发展可产生严重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,导致多种器官特别是眼、肾、神经、心脏和血管出现功能异常甚至衰竭。所以,糖友除了关注血糖,还要重视其他一些检查。如每3个月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;每半年查1次眼底;每半年查1次血脂;经常测血压、做心电图等。

误区四:缺乏营养常识

营养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。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除了主食、蔬菜和豆制品外,什么也不敢吃。这些极端偏食的人,所获得的能量达不到人体基础代谢和劳动代谢的要求,而产生营养不良性疾病并造成严重的后果。所以,糖尿病患者应该平衡膳食,而绝不可偏食。

误区五:忽视运动疗法

相当多的患者不把运动疗法当一回事。殊不知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以胰岛素的敏感性,从而降低血糖;运动还能够增强肌力,促进血液循环,推迟小血管病变的发生。所以,糖友除非合并有活动性肺结核,或已发生了严重的心、肾并发症或酮症酸中毒,否则都应进行体育锻炼。锻炼的项目应量力而行,要持之以恒。

误区六:用药时间、方式不正确

口服降糖药应注意和进食的关系,如:饭前、饭时、饭后。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的部位、注射方法、时间。

1、所有磺酰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,这类药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。

2、双胍类药物应在就餐时或餐后服用。

3、a -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血糖,应该是进食服药,不进食不服药,餐前即刻或吃第一口饭时口服。

4、胰岛素增敏剂需早晨空腹时服用。

5、胰岛素促泌剂要在餐前5~20分钟服用口服,不进餐不服药。

误区七:急于降糖,大量服药

不少患者在刚被查出糖尿病时,恨不得一两天就把血糖降下来。许多患者为了将血糖尽快降下来,往往擅自多药联合、超剂量服用。

不合理的大量用药,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,还会加重药物的副作用。而且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对糖尿病患者也是很不利的。糖友应该在糖尿病专科医生指导下,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,既要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,又要避免因血糖下降“过快、过急”而导致低血糖或其他严重事件。

误区八:对使用胰岛素心存恐惧

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对于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,甚至惧怕使用胰岛素。有些人认为注射胰岛素有痛苦、不方便。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用了胰岛素就说明病情重了,还有人害怕使用胰岛素会“成瘾”。其实,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是利大于弊的。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空腹及餐后高血糖、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、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等。

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,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。长期在口服药物刺激下的人体胰岛,使用外来胰岛素后,可得到很好的休息,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,部分病人仍可能继续接受药物刺激,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。所以糖友要遵从医生的建议,该使用胰岛素时,就要大胆果断地使用。